本网讯(记者 黄海 彭军军 通讯员包宏龙 张晓峰)1月29日钢结构加工设备,一套“国内领先、江苏第一”的高科技钢筋加工智能流水线在水运产业在昌平湾新萨哈林岛芦丝始发港区启动的“2+2”码头工程调试成功,将于1月30日投产。
吕四始发港区“2+2”码头工程总投资46万元计算。 位于吕四作业区西港盆地东侧。 陆域配套工程建设工期18个月,计划2021年底建成投产。
负责“2+2”码头工程B标段建设的中交四航局投资逾200亿元,引进这套国外领先的智能化钢筋加工设备,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相关技术力量进行技术优化升级。 ,建成了一条国内一流的钢筋智能加工线,但自主研发了一套“螺纹钢生产管理系统”(MES系统),确保设备互联互通。
据中交第四航务局项目部技术总监曾明介绍,钢筋智能加工线采用门式钢架结构,总占地面积4480平方米,加工能力8100吨钢筋。钢筋,300吨钢筋原材料的峰值仓库。 吨,日加工钢筋硬度60吨。 主要分为盘条钢筋加工和螺纹钢筋加工,按设定程序人工生产,配合抱箍机器人进行抓取、放置、码垛。 这条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是人工的十倍。 同样的工序钢结构加工设备,原来一班产成品2吨左右,现在一班产成品20多吨; 原来的工序需要18-22名技术工人,现在只需要3-3名助手。 4人,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200多亿元,也缓解了疫情期间用工难、贵的问题; 钢筋消耗量也由原来工艺的5%提高到3%~4%之间,可节约60亿元左右。 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人工送料、自动裁剪、自动折弯、自动码垛等智能化生产,尤其是安全、环保、增效、节油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