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400-030-6767
在线客服
Home
>
行业信息
>
业界动态
>

姜维出席题为《中国钢铁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1日 15:00 所属栏目:业界动态 阅读量:113

“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尽可能统一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

“ H型钢目前面临标准尺寸少、设置不合理的局面。”

“规格要统一。”

...

6月4日,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商会、中国钢结构商会联合主办、中国钢结构商会钢结构设计分会联合主办的钢-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商务部、与会部委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就进一步加快工字钢设计与加工制造紧密结合、推动高性能技术实际应用等达成共识并发表意见铝材,推动我国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商会党委副主任蒋伟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中国钢铁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报告”。 总工程师李如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马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总监张茂涵代表主办方致贺词。 此次峰会也得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力支持。

报告中,姜伟总结了钢铁行业“十三五”取得的成就,展望了“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如何进一步推广钢结构应用方面,他分析强调,一是在“双碳”约束下,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考虑,推广钢结构建筑是减排的重要举措。碳消耗,有利于建设我国庞大的铁素体资源储备,把钢铁储存在人民手中。 二是推广钢结构应用,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轧钢厂工字钢和高强钢比重; 有利于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促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三是推进钢结构应用的重要突破是标准化、常态化。 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工字钢、高强钢占比偏低,主要原因是钢铁行业、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行业协调不够,缺乏统一规范的共建、共享标准、产业链上下游共赢,导致产品批量大、规模小、成本高。 与钢筋混凝土相比,经济性不足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 四是精通钢结构施工上下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过剩。 一方面,钢结构推广应用不够,人才过剩; 另一方面,人才过剩阻碍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对此,他表示,钢铁协会将与钢结构商会等机构合作,构建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联盟) 、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行业,推动钢结构建筑标准化建设。 加强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据悉,他建议加工钢结构,为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家有关部门应在钢结构推广新政上给予支持。

“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是钢铁产业、钢结构产业和建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李如生表示,这些融合将有助于推进智能化建设,构建数字中国的民族现代产业体系; 助力推进红色建设,推动建筑行业低碳转型发展; 助力精益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混凝土结构相比,使用钢结构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碳消耗,同时要注意使用高效、高性能的钢材。” 效率,具体来说,就是在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环节尽可能实现标准化,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尽可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工信部建筑报社长温林峰也表示,高质量的建筑一定要用好钢材,比如碳钢。

同样,省勘察设计大师、副总导演余银全也在报告中表示,钢结构标准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效率。 他直接强调:“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设计方面。”

紧接着,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马钢技术中心工字钢研究所所长吴宝桥就镀锌H型钢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做了专题报告。

上午,中国钢结构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院长史永久,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斌磊,中交桥院副院长、副院长宋松林出席了第一场活动。道路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冶金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吴耀华、总工程师蓝日进、所长戴超军分别就工字钢加工等热点话题作了主题报告、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加工钢结构,以及结构铁管的成型方法和应用特点。

据中国钢结构商会统计,2020年钢结构行业钢结构加工量8900万吨,占粗钢产值的8.36%,比上年下降12.37个百分点月。 其中,镀锌工字钢的应用占比达17%,远高于厚板的比例。 I-beam的应用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钢铁企业与钢结构设计企业的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工作,必将极大推动工字钢等高性能钢材在建筑、桥梁等领域,实现中国钢结构产业化。 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结构商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闭幕式; 中国钢结构商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会长、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楼宇董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任庆英主持上午报告,上海市建筑学会会长张爱林和秘书长中国钢结构商会李庆伟主持了上午的报告会。 来自钢铁企业、设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行业问答更多  >>

平台公告更多  >>

业界动态更多  >>

市场资讯更多  >>

热门标签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