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起,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绿色建筑的推广为钢结构的市场应用打开了大门。不仅是下游建筑行业,中钢协也在积极调研,计划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共同推进钢结构建设。业内人士认为,在各项政策的助力下,钢结构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
推广钢结构应用
在最近的季度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表示,“中钢协正积极与下游钢铁行业合作,搭建平台,推进钢结构建筑。”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钢协前不久刚刚走访了湖南长沙的一些高层钢结构施工企业。据朱继民介绍钢结构加工价格,通过实现工厂化生产和模块化安装,一座57层的钢结构房屋仅需19天即可封顶。
“相当于一天建3层楼,这个建设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用钢可以实现节能,室内空气自动控制。” 朱继民说,钢结构建筑比普通混凝土建筑节能60%。以上。
据了解,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能力强、工期短、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其中钢结构是可行的方向之一。不过,中信建投分析师指出,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集中度低。目前,制约钢结构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造价和设计配件的标准化。
对此,朱继民表示,“在目前的钢材价格下,钢结构建筑的每平方米成本和综合效果已经具备了与其他结构建筑竞争的优势。如果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未来钢结构建筑将有非常大的推广前景。”
“在成本方面,我们新开发的技术体系相比PC(预制混凝土)优势明显,可以降低10%-20%左右。” 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该系统的建设工期可缩短一半以上,管理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均可降低。大大减少。
据业内人士测算,一座十层以上的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约为150公斤至200公斤。“钢结构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我国建筑体量这么大,未来如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高层建筑都采用钢结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朱继民表示,希望通过协会的作用钢结构加工价格,提出促进钢结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目前,中钢协正积极推动钢铁产业与下游钢铁产业的结合,建立了包括海洋工程用钢在内的一系列平台。朱继民介绍,在建筑钢材方面,中钢协搭建了钢结构对接平台,未来将努力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钢结构建筑的应用。
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但行业集中度不高,甚至产量最大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也不超过2% .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5年初,全国具有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单位有375家,但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只有50多家。
根据中信建投研究,规模以上企业按市场化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陕西绿建钢构、西安航霄钢构、西安浙勇钢构、等公司为代表。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独立经营;一是以西安高丰钢结构、西安神海钢结构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钢结构企业,主要为系统内的工程建设提供配套设施,市场化程度不高。